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風格
 一談到唐宋散文,多數人都會立即想到「唐宋八大家」。韓愈、柳宗元提倡「古文運動」,以革新六朝以來駢儷雕飾、專事浮華的文弊,建立嶄新的文風為號召,在文壇上蔚為一股風潮。宋代的歐、曾、王、蘇等文家,繼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,更拓展了散文創作的領域,因此可說「唐宋八大家」的古文作品,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。目前高中國文各家版本所選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頗多,綜計有二十七篇,其題材廣泛,體裁多樣,且篇篇皆具特色,值得細心賞讀。以下即分別擇要說明八大家的散文風格,並一一舉例,以略明其梗概。
一、韓愈
韓愈為唐代古文運動健將,畢生以發揚儒家學說,排拒佛、老思想為己任,主張文道並重的散文。他的散文氣勢雄奇,語言精鍊,筆力遒勁,條理明暢。如為了闡述從師問學及尊師重道之理而作的〈師說〉,文中反覆議論從師學習的必要性,提出「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」、「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」等獨特的見解,其結構謹嚴、脈絡通貫,句型駢散兼用,筆法亦錯綜而變化多端,是論說文中的典範。另〈原毀〉也是韓愈極有名的論說體散文,旨在探究毀謗惡習的根源。文章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修養作對比,從而析出今之君子的「怠」與「忌」,實為「毀」的根源。全篇逐層闡析,說理透徹,富於邏輯,遣詞用字雖平淺,卻頗有古勁之風。
〈送董邵南序〉是一篇為朋友送行而寫的「贈序」,但韓愈意在言外,旨在勸阻朋友遠行,因不便直說,故含蓄委婉地於文章中旁敲側擊,或以「古」「今」對比,或從「有合」之意轉折至「不合」。文雖不長,卻富於情理,極盡曲折跌宕之能事,可見得韓愈高奇的文才及風格。
〈張中丞傳後敘〉則是為了闡發和補充李翰所作的《張巡傳》而寫的史傳文章。韓愈以側面方式描寫,透過遺聞軼事,表達出張巡、許遠及南霽雲等人的愛國形象與堅強性格。全篇於敘中帶議,議論處理直氣壯,記敘處生動逼真,充分掌握了人物的精神,使原本瑣碎的材料能雜而不亂,讀來也能一氣呵成,是韓愈傳記文的力作。
韓愈除了擅長於立意說理的議論文之外,寫起感懷悼亡的抒情文章,也同樣哀惻動人。如〈祭十二郎文〉是韓愈為了自己情同手足的侄子韓老成遽逝而寫的悼亡之作。文中寫幼時孤苦相依的情景、聚少離多的感慨、生死無常的哀痛,皆屬真情至性之語,從肺腑中自然流出。全篇造語懇摯,不假雕飾而有無限悽愴的情韻。又如〈柳子厚墓誌銘〉則是為好友柳宗元所寫的墓誌銘。文章從柳宗元一生遭遇、為人、文章成就和兩人間的深厚感情著筆,對於柳宗元的坎坷命運寄予無限的惋惜與同情,對當時的世態人情,也流露出激情的感慨。全篇立意深切,情摯語真,文筆簡鍊,其中亦可見韓愈為文犀利奔放的風格。
二、柳宗元
柳宗元和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,文壇常以「韓柳」並稱,都是傑出的散文作家。柳宗元文章風格雄深雅健,峻潔精奇,為文勇於創新,尤擅長於山水遊記、寓言、傳記及議論體文章的寫作。在柳宗元的手中,「古文」寫作的技巧手法更為提高,表現藝術也更顯成熟。
首先,在遊記方面,以貶居永州時期所寫的〈永州八記〉為最著。這八篇遊記散文,各自成篇,但又互相連續,就像一卷精美的山水畫長軸,把秀麗的奇山異水,描繪地形神畢肖。由於柳宗元此時身處懷才不遇的鬱悶中,故尋幽訪勝之際,每能獲得遊心物外的理趣。如八篇之首的〈始得西山宴遊記〉,是寫柳宗元登臨遊賞西山的過程中,所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感悟,而之前因長期貶謫的鬱悶心情也一掃而空。作者將自己的心情與西山奇麗的山水風光結合,在情景交融的狀寫中,展露了自己「心凝形釋,與萬化冥合」的曠遠心境。全篇字琢句鍊,筆調明快,而情思亦雋永遙深,讀來尤能令人回味無窮。又第三篇〈鈷鉧潭西小丘記〉,則寫鈷鉧潭西小丘景色的奇異,和它為人遺棄的遭遇,並從而寄託作者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。小丘的被棄,正像是作者自己在宦途上的挫折,其境遇相似。但在買丘、賞丘的過程中,也意外得到豁然開朗的喜悅。這兩篇山水遊記,在清麗的敘事筆觸中,也寄託了作者的感懷,情景交融間,更有千般餘韻隱含其中。「悠悠乎與灝氣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與造物者遊,而不知所窮」,予人廣闊無際的浩瀚情懷;「枕席而臥,則清冷之狀與目謀、瀯瀯之聲與耳謀,悠然而虛者與神謀,淵然而靜者與心謀」,則透顯出淒幽的情調。將豐富的感情與奇麗的景觀融為一體,使得文章富有詩情畫意的風格和意境,這也正是柳宗元山水遊記能獨步千古的原因吧!
其次,在寓言方面,柳宗元關心時政,為文常以「寓言」方式來揭露世態人情的流弊與病態,從而發揮諷諭或鑑戒的功能。篇幅雖多屬簡短,但含意卻深長。如〈三戒〉即為公認的名篇。〈三戒〉是以「臨江之麋」、「黔之驢」、「永某氏之鼠」三則組成,皆以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。主旨是要諷刺那些「不知推己之本,而乘物以逞,或依勢以干非其類」的人物,寓言中麋、驢、鼠三種動物都是作者刻意創造出來的,其構思巧妙、形象鮮明,文筆犀利,極具警世意義。另如〈蝜蝂傳〉則是一篇借用傳記方式來寄託諷意的寓言。蝜蝂善負、好上高、至死不變的行為,正像一些世人貪得無饜、至死不悟的貪婪本性。這也是一則短小精警、意味深長、耐人尋思的故事。至於〈種樹郭橐馱傳〉則屬於一篇寓言性質的傳記文章。文藉郭橐馱所述種樹之理,申說施政治民之道。雖是傳記,但人物、情節似實亦虛,在問答之中揭明植木之理,並繼而引申出為官之道。文章構思奇崛,立意深刻,蘊含濃厚的理趣。
再者,在議論文方面,柳宗元以睿智的眼光,立新題,寓新意,故常能發人之所未發。如〈捕蛇者說〉是透過捕蛇人之口,揭露賦斂之毒更甚於蛇的社會現實,對於當時民生的苦況,寄予無限的關懷與同情。捕蛇人對自家悲慘遭遇的傷心自述,是全文的重心,表現了人民百姓無奈的控訴。本文在寫作上與《禮記‧檀弓》「苛政猛於虎」立意相近,但規諷之意旨則更為深刻,文章波瀾也更顯得起伏多姿,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。另外,〈送薛存義序〉一文中,柳宗元藉為薛存義送行的機會,於文中抒發為官之理,並以本文相贈,是一篇前議後敘的贈序文章。文中以為官吏應為人民公僕,應服務人民,而不能役使人民,否則可加以責罰、罷免。如此先進的見解,可作為研究柳宗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獻。其立意精警、義旨顯豁,是理長而味永的名篇。清代劉熙載曾將本文和韓愈的〈送董邵南序〉相提並論,以為〈送董邵南序〉「可謂變化之至」,而本文則「可謂精能之至」,指出本文內容精深獨到,語言精潔雋永的寫作風格。
三、歐陽修
歐陽修在北宋文壇倡導詩文革新,是古文運動的領袖,提出明道致用的文學主張。他不僅是古文家,在詩、詞、賦的創作上也極有特色和成就。歐陽修的散文平易流暢,清新自然,具有婉約含蓄之風貌。如其最有名的〈醉翁亭記〉,寫於貶知滁州之時,歐陽修寄情山水,從而領會到山水之樂、遊宴之樂及與民同樂之樂。文章以「樂」字為主線貫串全篇,脈絡清晰,形成往復迴環的韻律,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自己以順處逆的怡然心境。全篇筆致清麗細膩,文詞練達,韻致無窮,是山水遊記的千古佳篇。
至於〈縱囚論〉則是歐陽修翻案文章中的名篇,旨在對唐太宗縱囚史事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。既是翻案,文章勢必有破有立。文中除了駁斥唐太宗縱囚將致「上下交相賊」,其目的不過在於施恩求名,因此認為聖王治國應「本於人情,不立意以為高,不逆情以干譽」,以建立常法。全篇剖事析理,縝密周到,透闢深刻,其逐層論辯,極能令人信服,如「刀斫斧截,快利無雙」(《古文觀止》吳楚材之評語),是一篇發揮雄辯之才的力作。
歐陽修除了是文學家,也是傑出的史學家。他所奉詔修撰的《新唐書》,及獨力撰述的《新五代史》,都是別具文學特色的史學名著。如〈五代史記一行傳敘〉是為了表彰在亂世中特立獨行、有益風俗教化人士所撰〈一行傳〉的序文。文中感歎五代之世倫常敗壞、廉恥不復之際,其間能潔身自負之士鮮見於世。歐陽修撰史為揚善彰名,於殘闕史料中搜羅,而略可敘錄者僅得四、五人而已,從中可見歐陽修仿《春秋》筆法褒善貶惡、端正人心的批判精神。全篇文筆簡鍊明淨,很能發揮序文鉤稽作意的功用。
四、曾鞏
曾鞏的文章醇厚,頗有平和之氣,風格和歐陽修相近,古來並稱「歐曾」。曾鞏長於議論,為文講究布局章法,故結構嚴謹,條理清晰。如〈墨池記〉是藉王羲之墨池學書之事,來揭明「勉學」的主旨。文雖以「記」為名,但實際上是一篇議論文,勉勵學者應勤學苦練,深造道德。全篇即事說理,託物言志,在詰問轉折的語氣中,可得紆徐委婉的韻致,而其文字簡鍊樸實,寄意淵雅深邃,讀來尤能發人省思。
五、王安石
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、文學家。所作文章多關於政令教化、經世致用。其學術根柢淵博,故為文文筆遒勁,思慮縝密,風格則剛峻峭拔。如〈遊褒禪山記〉是一篇以議論說理取勝的山水遊記。王安石借遊褒禪山為題,抒發遊山探洞的感想與心得。全文先敘後議,結構謹嚴,從中寄寓了積極進取的襟懷和貫徹志向理想的精神,並勉學者應「深思慎取」,是一篇借題發揮的遊記散文。就如同〈墨池記〉,本文由景生情,因事見理,全篇融情、景、事、理於一體,表現出宋代散文長於議論、結合敘議的風格特色。又如〈傷仲永〉也是一則敘議結合的短文。文章透過一個神童因失學而終淪為常人的故事,說明天賦並不足恃之理,並強調受教學習的重要性。文章或敘或議,皆有條不紊,深入淺出,尤其在精簡、樸質無華的文辭中,卻仍能富含警惕世人的深意。
另外,〈讀孟嘗君傳〉則是王安石在閱讀《史記‧孟嘗君列傳》之後所寫的一篇翻案文章。文從孟嘗君重用雞鳴狗盜之徒而使有志之士不至,因此無法得到真正賢才之理,駁斥孟嘗君能得士任賢的傳統說法。全文篇幅極短,但氣勢勁健,雄辯有力,可見王安石讀書能不拘於定見,並勇於提出獨特觀點的識力。
在政論文方面,〈答司馬諫議書〉是一篇就新法答覆諫官司馬光的書信。文中針對司馬光所指「侵官」、「生事」、「征利」、「拒諫」四事,逐一提出剖析辨駁,並重申變法的決心。文章理足氣盛,在委婉和易的語勢中,卻充滿勁悍剛銳之氣,其推行新法的堅定決心,昭然可見,不但充分顯現了王安石的人格與風格,也證明了文章風格與作家個性人格兩者間的密切聯繫。
除了展現剛正性格的文章外,如〈祭歐陽文忠公文〉則是一篇較為柔婉,深具情致的祭奠散文。王安石和歐陽修在政治理念上的歧異,並未影響兩人之間的深厚交誼。在文中,對歐公的文章、氣節、功業、品德,皆推崇備至,並申一己嚮慕瞻依之情。語語發自心坎,一吟三歎,極盡哀傷沉鬱的情思。
六、蘇洵
蘇洵為文得力於《戰國策》、《史記》,故所為文簡直老練,頗有先秦古勁之風。由於長於史論、策論一類的議論文章,故文章之論點鮮明,說理透闢,如他著名的史論名篇─〈六國論〉,是藉戰國時六國因賂秦而自取滅亡的事例,以諷北宋當時對契丹、西夏納幣求和的屈辱政策,其主旨的言外之意,實在於鑒古諷今也。蘇洵以為六國滅亡之因主要在於「賂秦」,且「不賂者以賂者喪」,全文便以此為中心論點,各段緊扣此論點,從正反面多方逐層展開申論,其條理清晰,語言犀利明快,精鍊準確,氣勢亦跌宕雄奇。就布局結構上,或就修辭手法上來說,本文都可謂為論說文的上乘之作。
七、蘇軾
蘇軾一生的宦途雖坎坷,但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卻是享譽千古的。他繼歐陽修之後,完成北宋的詩文革新,為文壇領袖,與其父洵、弟轍,並稱「三蘇」。蘇軾的思想氣度恢宏,才氣縱橫,詩、文、詞、賦、書、畫皆所擅長。其文章汪洋恣肆,清新自然,「如萬斛泉源,不擇地而出,但常行於所當行,常止於不可不止」(〈文說〉),尤長於說理,舉凡論辨策議,皆有佳篇。如〈留侯論〉是蘇軾著名的史論,全篇以「忍」字貫串,評價張良的一生,並列舉史實,擺脫世俗陳見,翻出新意,指出張良之所以能建功立業,其關鍵在其「能忍」。文章圍繞「忍」字,展開層層論證,文勢往復曲折,立意奇穎,論點集中,頗能引人入勝,正表現出蘇軾為文氣勢恢宏的一面。取與同是翻案文章的〈縱囚論〉並觀,則歐、蘇這兩大文豪援古事以證辯的學養,勇於推陳出新的才識,皆使論文之中寓含理趣,尤其文章信筆揮灑,收放自如,更能展現兩人縱橫古今的深湛才學。再如〈教戰守策〉,為蘇軾策議類文章的名篇,充分顯現了蘇軾謀議時政的高遠識見與盡忠之忱。他在文中主張國家在承平時也應懍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,讓民眾接受軍事訓練,學習戰陣的攻防技能。蘇軾在權衡北宋的國策與國勢後,而提出這般建言,實是有為而發。尤其全篇陳言剴切,觀點鮮明,析理透闢,深中時弊,文中有喻有證,在明快斬截的逐層論析中,語語精警,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。
至於〈方山子傳〉一文,則是蘇軾文章中別具面貌的傳記作品。這是他為一位隱逸的友人陳慥所寫的一篇小傳,旨在表彰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人品,也藉此流露出同為「不遇」的感憤。本文篇幅雖不長,但言簡意豐,有敘有議,在取材、寫作筆法及人物形象的刻畫上,皆可見其傳神之處。文末以「余聞光黃間多異人,往往佯狂垢汙,不可得而見;方山子儻見之歟?」作結,寄慨於歎,更蘊生餘波蕩漾、含蓄不露的奇氣。
八、蘇轍
蘇轍的個性沉靜敦厚,在其父兄的薰陶下,所作文章立意平穩,汪洋澹泊,語言樸實淡雅,如其為人。文學成就則以散文較高,尤其策論更是著稱於世。在記遊方面的作品則以〈黃州快哉亭記〉最具代表性。蘇轍作此其記,在闡發其兄蘇軾為亭命名「快哉」的深意,也藉慰解張夢得之餘,抒發自己坦然自適、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。全文七處點出「快」字,圍繞「快哉」二字著墨,把敘事、寫景、抒情與議論鎔為一爐。其文筆秀傑灑脫,風趣悠遠酣暢,足見蘇轍汪洋澹泊,紆徐條暢的風格,翫味之餘,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思。
宋人李塗曾說:「韓如海,柳如泉,歐如瀾,蘇如潮。」說的就是韓、柳、歐、蘇這四大家的文章風格各有異趣。但若具體概括而言,韓愈之文雄奇奔放,柳宗元之文雄深雅健,歐陽修之文委婉含蓄,曾鞏之文淳厚平和,王安石之之文剛峻峭拔,蘇洵之文古勁簡直,蘇軾之文汪洋恣肆,蘇轍之文汪洋澹泊。八家在散文創作上的成就極高,且異采紛呈,各樹一幟,反映出絢爛多姿的風格面貌。


全國教師會選聘服務網
如有任何使用上的問題也歡迎您來信告知!感謝您!
我們還收集了許多這樣的資料,歡迎您也來看看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D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